导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是教书育人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全力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我们专业课教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专业课教师谢盛辉博士主讲《材料力学性能》十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善于将思政元素与材料力学性能相结合,曾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2020年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2021年度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立项,通过学校选拔入围了2021年度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
谢盛辉老师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获奖证书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谢盛辉老师对他在思政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探索和经验进行了总结,现分享给大家,供老师们学习和借鉴。
谢盛辉老师认为,要做到将思政元素无缝对接到材料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思政元素的确认。材料专业属于典型的工科专业,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精益求精精神的卓越工程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据此可以确定以下八项思政元素: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2,忧患意识,这是奋发图强的动力;3,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思考模式;4,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优秀品质,这是卓越工程师独立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保障;5,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名合格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6,严谨的工程思维逻辑与意识,这是卓越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素养;7,投身国家高新尖产业建设,解决卡脖子难题,建设材料强国的远大志向,这是致力于解决国家面临的工程难题的动力;8,致力于发展绿色材料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卓越工程师必须秉承的环保理念。
思政元素的递进关系示意图
其次,要创新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将上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第一,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互匹配,才能无缝融入,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如介绍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区别时,引导学生从物理本质上去理解,并以影响变形的各要素来佐证,就能让学生明白在底层架构上去理解专业知识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介绍裂纹尖端塑性区计算时,从不同的模型推导出的结果不同,引导学生学会工科的思维逻辑,并将这些思维模式拓展到所有的专业课学习中。第二,思政元素的融入从三个维度展开,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思政框架体系。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工科思考模式是第一层面,希望通过这种贴近专业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来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成就一名卓越工程师必需的专业素养。爱国主义情怀、忧患意识是第二层面,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为我国工程成就自豪的同时,也意识到我们的不足,愿意献身于我们国家的高新尖材料产业建设,解决卡脖子难题,建设材料强国,成就一名卓越工程师必需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是第三个层面,希望通过进一步升华思政教育,帮学生树立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认识态度,并落实到工程责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具体细节上,成就一名卓越工程师必需的道德素养。
谢盛辉老师在教案中详细介绍如何融入思政元素
第三,教学手段多样化。可以借助MOOC等线上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对思政课程建设将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课程线上内容中融入更多的形象性动画演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将一些方法类似的内容改为线上自学,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谢盛辉老师的思政课堂实录
第四,调整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以适应思政课程的需要。可以从四个角度(层面)评估思政课程的建设效果。首先是同行评价。同行根据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采用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学生综评成绩。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学生的综评成绩及格率仍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三,学生评价。尽管思政教育没有明牌,但加入思政元素的课堂会更加生动,能激发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参与度,因此,通过学生的评价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第四,学生工作能力的远景评价。工科专业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还是成就卓越的工程师,因此,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上去评价是最客观的。但这种评价是长期的,影响因素众多,短期内无法考评一堂课(一门课)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可以放大到一个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去考评。
总之,通过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将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有助于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师人才,为大湾区及全国的建设贡献更多卓越的材料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