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李亚运副教授团队在期刊《Nano Energy》(影响因子:16.8,中科院大类一区)上发表题为“3D printing of porous hollow nanosphere MoS2@NiS/rGO scaffolds empowering long-cycle sodium-ion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硕士生韩涛和贺泽钰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亚运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深圳大学材料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钠离子电池作为最有吸引力的大规模储能设备之一,需要对容量和长循环性能进行优化。该研究结合高精度电极制备工艺3D打印技术,MoS2@NiS/rGO作为负极材料,通过电极结构设计和界面工程调控,材料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项工作是该研究团队继2024年初,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发表封面论文后(下图左,3D printed sodium-ion batteries via ternary anode design affording hybrid ion storage mechanism, Adv. Energy Mater. 2024, 14, 2303296, cover article,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3296),关于3D打印制备钠离子电池的又一研究成果,为钠离子电池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4.109953
(2)该团队在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15.1,中科院大类一区)上发表题为“Customizing CoSe2/Ti3C2Tn MXene hybrid inks toward high-energy-density 3D-printed K-ion hybrid capacit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3D打印技术结合CoSe2@Ti3C2Tn MXene负极材料构筑钾离子混合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质量能量密度高达199 Wh kg-1,循环60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4.8%。这项工作将为开发稳定、安全、可靠的钾离子混合电容器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并且可以推广到其他金属离子混合电容器。硕士生刘文峰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李亚运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深圳大学材料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5326
(3)该团队在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影响因子:14.0,中科院大类一区)上发表题为“Copper-based electro-catalytic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a from water: Mechanism, 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s”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铜基催化材料应用于电催化水中硝酸盐还原的研究进展与挑战。魏金山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李亚运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大学材料学院为唯一通讯单位。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se.2023.100383
(4)该团队在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影响因子:9.4,中科院大类一区)上发表题为“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nitrate reduction on copper nitride with moderate intermediates adsorp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氮化铜进行电催化硝酸盐还原,结合理论计算阐明了调控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在促进催化过程提升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利用原位与非原位技术相结合手段,验证了催化剂在实际电位环境下的重构现象。魏金山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李亚运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深圳大学材料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is.2024.05.084
上述研究工作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面上项目的支持。
撰稿:张晓颖 审核:王东、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