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方向 |
1、先进碳材料及能源器件 本培养方向主要针对新能源、半导体、生物传感、信息存储、催化降解等前沿或热点领域,重点研发新型碳材料、半导体材料、无机电子功能材料、金属玻璃等,从材料设计、性能、制备、失效分析及推广应用等角度开展系统性基础和工程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半导体和热电器件等。。 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本培养方向主要面向半导体致冷、废热回收、地热利用、储能及氢能等领域,针对热能与电能之间的高效直接相互转换、锂电池安全、快充、续航和寿命以及氢能利用等问题,开展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与器件、锂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等研究。研究内容涉及高性能热电、锂电池、质子交换膜、碱性膜、反应催化剂、双极板、扩散层和微孔层等材料及其微观结构设计与调控、相应的热力学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等。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的直接转换,在半导体致冷、废热回收、地热利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以相图及晶体结构分析为基础,进行材料成分设计及性能优化的深入研究。 3、新型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本培养方向针对发光、显示、光电探测、太阳能电池、高压功率器件、光电催化、气敏传感等应用领域,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原子层外延法、磁控溅射法、高温气相沉积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制备手段,开展新型半导体薄膜材料和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解决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学研究领域中的材料、物性及器件问题。 4、柔性电子与新型电池材料 柔性电子方向主要开展柔性热电、柔性传感、柔性显示、柔性能源转换与存储、柔性无机功能薄膜、可穿戴电子织物的关键材料开发与器件集成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关键柔性发光材料、荧光分析、检测与成像、纳米半导体器件、磁性功能薄膜。新型电池方向主要开展柔性锂/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多价离子电池(锌/镁/钾)的关键材料开发与器件集成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柔性固态电解质、柔性电极。 5、功能半导体材料与光电能源器件 本培养方向主要聚焦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光电能源器件领域,从材料角度主要开展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从器件角度侧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高分子发光传感器、智能高分子器件等研究,在新型显示、信息传感、生物诊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6、先进功能与智能高分子材料 本培养方向侧重于生物安全防护、节能环保、可穿戴柔性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开展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抗菌抗病毒、除螨、储能、介电、防腐、催化、吸附分离等)和智能高分子材料(刺激响应高分子、生化传感材料与器件、柔性电子皮肤等)的设计合成、智能制造(增材制造、静电纺丝等)、流变学、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 7、电化学能源与电子信息材料 本培养方向主要面向新电化学能源(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超级电容等)和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微纳光子器件、印制电路板)等应用领域,侧重于高比能储锂储钠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电催化材料、集流体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电子电镀材料、导电导热材料等进行研究开发。研究内容涉及电化学能源与电子信息材料的理论设计、调控制备、结构表征、器件组装、机理分析、性能测试及推广应用研究。 |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研究生论文要求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书出版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2014)执行。 1. 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符合《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GB /T 7713 . 1- 2006 ) 的规定和所在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关规定。 此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还应符合以下规范: ( 1) 必须注明所用材料的具体化学成分、样品状态等; 材料分析测试中采用的标准样品, 必须注明标准样品的质量等级; ( 2) 必须说明材料测试所用的仪器设备型号、测量方法原理、测试条件等; ( 3) 按国家标准或某行业标准完成的材料制备或测试方法, 必须注明所依据的标准编号; ( 4) 必须注明材料制备和处理过程中所用原材料和化学试剂的出处和纯度等; ( 5 ) 所用分析数据必须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检测限的最小有效位数, 分析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正负标准差; ( 6) 除本一级学科惯用缩略语外, 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 全文缩略语用单独列表形式排出, 列在文前或参考文献后; ( 7) 学位论文各章应配合有图表若干, 且图表中必须附有中英文图表题目和说明; ( 8) 硕士学位论文应避免实验结果的简单罗列。应对各种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并进行适当的提炼或凝练, 说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或发现, 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导向或线索性信息, 供他人参考。 2. 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质量评议是对其学位论文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技成 果与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与学风五大项进行综合评价。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与新颖性。基本掌握论文选题领域中国内外文献 及有关科技进展情况。硕士论文应在理论分析、测试技术、数据处理、仪器设备和工艺方法等任一方面有一定的新见解、创新或改进等情况, 在论文中需要体现培养方案所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况。论文需要体现所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论文工作量情况, 以及采用先进技术、方法、设备和信息情况。论文文字表述、计量单位、图表、引文等格式必须符合规范。 |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按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深圳大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申请学位。论文评阅按照《材料学院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的规定》执行,答辩环节按研究生院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执行。论文答辩通过,方可准予毕业。学位申请由材料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推荐,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 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但未参加毕业(学位)论文答辩或毕业(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发给结业证书。 硕士研究生在结业后一年内可以重新申请一次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在结业后两年内可以重新申请一次毕业(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学位、颁发学位证书。毕业时间、获得学位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 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 获取知识能力 具备独立检索和查阅科学文献、专利和其他资料的能力,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并善于归纳和总结, 能够理清研究领域的进展脉络和主要理论派别, 能够独立完成文献综述, 客观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2. 科学研究能力 结合个人对本领域研究进展的掌握, 在导师指导下制定总体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内容, 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等。进而, 能独立实施并完成既定的研究方案和内容, 并能及时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权威或他人的结果不迷信, 也不轻易否定, 而是能够科学地分析、客观地评价, 认识到可以借鉴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断取长补短, 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3. 实践能力 通过培养和锻炼, 具备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 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掌握常用的材料学研究方法, 能够使用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 对所研究的材料的工程应用有一定的认识, 在实验中增强动手能力。 4. 学术交流能力 参加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能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正确地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 5. 其他能力 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研究或技术开发中所遇到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能做到及时同专家、老师及其他研究生讨论, 积极发表自己观点, 融会贯通, 提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