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亮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重点专业;深圳大学首批推行荣誉学位制度专业;院士、杰青和特聘教授(含外籍)领衔;软科2022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国第39名;16个实践教学基地(含2个省级实践基地);依托的“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
专业前景:高分子材料是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石,其应用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汽车工业、食品、家电、包装和建筑等众多领域,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深圳市的高分子材料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产业规模大、人才需求旺盛。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将主要面向深圳、广州、珠三角其它城市、以及化工行业较发达城市(北京,上海,南京等)的大中型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改性与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研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与产品设计、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管理与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稳定、灵活的就业渠道,就业面广,就业率高。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际,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培养总目标,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优良的人文及科学素养,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注重实践、富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在高分子材料相关领域,尤其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从事科研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与产品设计、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管理与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预期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下列目标:
(1) 能根据实际场景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学科的资源、工具和方法集成、优化,发现、分析并解决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 在改善创造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产品、工艺设备或流程的变革等方面表现出担当或进步,在工作或生活中展示出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
(3) 在商业、工业及社会中,能以重要伦理、法律、环境、监管、经济等宽广视角考虑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4) 能够适应独立及团队工作环境与氛围,持续保持健康身心状态,有效与国内外同行沟通;
(5) 在国际化及终身学习方面表现出进步与担当,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和素质,适应社会的进步,能够在职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培养特色: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以高分子产业发展策略为导向,以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材料、工程塑料等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为特色,采取导师负责制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方式。在培养方案上,以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以及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为主干学科基础,突出生物、环境、仪器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自主选修。在培养模式上,我系积极推行特色化双语教学,并于2014年3月引进全校首位全职外籍特聘教授Florian J. Stadler (德国),全英文讲授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等高分子基础课程,并直接担任本科生导师,承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同时,我系正在积极筹备全英教学的人才特色班,并按照国际化的培养理念实施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我系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研讨型教学、研究型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多层次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专业方向: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高分子能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及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改性与成型加工方向。
主要课程:材料基础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工程制图、材料科学研究方法、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塑料助剂与配方设计、橡胶科学与技术、涂料与胶粘剂、塑胶模具设计等。主要实践类教学包括:①课程实验(材料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材料物化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实验等);②综合性专业实践(校外基地专业实习、金工实习、高分子材料专业综合设计实验、毕业论文等);③课外科技实践(探索性课外创新实践、“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以及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受限:不招色盲。
一个人才培养特色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材班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材班”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下设的一个人才培养特色班,在全职德国籍特聘教授Florian J. Stadler博士的主持下,由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海归博士、博士后组成授课教师小组。从大二开始实行专业主干课程全英文、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高分子材料专业精英,为深圳国际化城市和跨国企业培养高端人才,为学生进一步出国深造奠定扎实基础。深造率高达70%,深造学校包括剑桥大学、美国阿克伦大学、华盛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名校,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名校。
培养特色:
小班制教学(15人左右)
全程学术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
专业主干课程采用全英、双语教学
采用“专业理论课+课堂实践”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开设专业应用研讨及学术前沿课程
加强独立实验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