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主题:表界面加氢的调控机制:从0维到3维加氢
报告嘉宾:傅钢(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时 间:2020年12月8日(周二)下午14点30分
地 点:材料学院536会议厅
报告人简介
傅钢,男,1974年12月生。现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催化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2011-2012年作为访问教授前往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与Philippe Sautet教授进行合作交流。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纳米表界面催化的理论研究,从事多相催化的理论研究,主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从实际复杂的催化体系中抽提模型,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深入研究复杂催化体系表界面电子结构及其协同催化机制,深入认识表面有机配体对催化加氢选择性的调控机制。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化学》(个人排名第三),2019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工程,2020年获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和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Science(2篇)、Nature (1篇)、Nature子刊(7篇)、 J. Am. Chem. Soc. (4篇)、Angew. Chem. Int. Ed.(3篇)、Chem (2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报告内容简介
催化加氢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化工等诸多领域。据估计,25%的催化过程都涉及加氢的步骤。催化加氢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和构筑表界面结构,同时获得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并有效减少贵金属催化剂的用量。近年来,我们与实验课题组密切合作,提出“理论做加法,实验做减法”的新研究范式,依据实验表征结构,构建合理的理论模型,丰富了界面协同加氢的科学内涵。报告内容包括: 1)单原子(团簇)催化剂配位结构与加氢性能的关联;2)Cu/SiO2界面加氢性能调控;3)单原子合金晶面调控与溢流加氢;4)“半透式”界面加氢新机制。
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前来参加!
材料学院
2020年12月7日